close

兒少性剝削|預防孩子掉入誘騙陷阱,給父母的六大網路安全提醒

透過網路進行的兒少性剝削犯罪行為讓人聞之色變,但是現今社會已經不可能禁用手機、網路。因此,父母也要成為孩子網路安全的守護者,除了設定防護機制,也教育孩子基本的網路安全意識,並且除了關心學校生活,也可以和孩子聊網路生活。

預防孩子誤踩誘騙陷阱,給父母的六大網路安全提醒

本文重點摘要

>>認識網路惡狼—破解網路兒少性剝削陷阱

隨著網路使用的普及,發生在網路上的兒少性剝削議題愈來愈重要。但是根據兒福聯盟最新調查顯示,家長與學校的網路安全教育多著重在「網路隱私設定」、「設定安全密碼」等事項,但是甚少著墨在「網路霸凌」、「網友互動」的社交技巧。有超過4成的兒少認為「爸媽曾告訴過我的上網安全事項,我覺得無法解決我在網路遇到的問題」。

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6條授權設立的「網路內容防護機構(Institute of Watch Internet Network, 簡稱iWIN)」,專門協助處理兒少性剝削案件中,設法下架在網路上流竄的兒少私密照。iWIN執行秘書劉昱均觀察,多數家長並不清楚孩子兒少在網路上做了什麼事情,對於網路的使用也還停留在使用時間的規範。

父母對於孩子的網路使用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完全禁止,導致孩子的數位技能不夠好,學習上出現落差;另一種則是完全放任,「網路安全就像是,我們不會放任孩子在大馬路上任意行走,必須讓他們在過馬路前,學習最基礎的交通規則吧!」劉昱均說,像是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牽大人的手,在網路的使用上也是同樣道理。

此外,萬一遇到網友要求私密照的騷擾,或是已經提供私密照給對方時,一年內都可以報警提出申訴;若要提出告訴則要在事發半年內提出民事訴訟,由檢調單位進行調查。

以下為《親子天下》整理相關單位提醒家長共同維護孩子網路安全的做法,避免成為兒少性剝削的受害者:

一、設定防護機制,避免孩子看到不合適的內容

現在的小孩在小學時往往已經有手機、網路,有些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滑。劉昱均建議,在提供孩子第一個手執裝置時,不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都要先安裝防護機制,讓孩子在使用手機時不會瀏覽到不該看的東西。她也舉例很多免費軟體,可以設置黑名單,或是蘋果的IOS系統或是Android系統都有相關的手機設定。

兒少網路安全防護機制

兒少網路安全防護機制

兒少網路安全防護機制

另外,各大通信業者也都有相關的防護工具,像是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台灣大哥大的「色情警衛」等,以及一些免費的手機防護軟體,像是「APP限時鎖」、「遊戲時間管家」、「ABP廣告阻擋」,協助過濾網站內容、阻擋廣告,或是協助孩子學會使用手機的時間管理。更多過濾軟體等相關防護機制可參考iWIN網站的防護專區

二、關心孩子的網路生活

當孩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持裝置,不論是平板或是手機,家長都要先教導網路使用的安全。包括像是:網路交友、個人資訊、私密照等相關安全守則。

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以網路交友為例表示,就像現實世界裡,大人會告誡孩子「遇到陌生人給東西吃不能吃,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不要開門」,網路上也一樣,要了解如何和網友互動,要遵守什麼樣的界線,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等。

她也建議父母,平時除了關心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也可以問問網路世界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在網路看到什麼?做了什麼事?有沒有交新朋友?如何認識的?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如同討論現實生活中的事情一樣,也要討論網路生活。家長要多關心孩子使用網路的情形,養成與孩子討論網路使用的習慣,成為孩子可以信任、訴說的對象。

 

三、善用時事機會教育

劉昱均認為,與孩子談網路管理就像是「治水」,重點不在於蓋水壩,而在於疏導。父母要了解到嚴格管理有時候也徒具形式,孩子總是可以借到別人的手機、別人的網路。因此如果能參與孩子的生活,會是比較好的方式。「父母要與時俱進,了解現在網路上流行什麼?偶爾也可以下載孩子喜歡的遊戲來試玩看看,也是創造親子間的話題。」她說

此外,新聞事件也是父母可以機會教育的機會,劉昱均建議可以利用情境式的問題,適時的給予意見。譬如討論N號房事件就可以談在網路上要注意什麼?可以透露個人隱私到什麼程度?真實姓名?學校名稱?爸媽的名字?假設有網友索取裸照,或是要約出門該怎麼做?

四、建立使用網路的危機意識

網路無遠弗屆,卻也危機四伏。劉昱均認為,讓孩子了解可能遇到的危險,也是保護孩子的做法。因此她認為,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可能會遇到的各種誘騙手法,以兒少性剝削為例,要提醒孩子,對方會用什麼方法讓你自拍私密照?一但把私密照傳給對方,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在身體自主權的教育上我們都會教孩子『重要部位不能給人摸』,但我們更該強調,不只是摸,是『看』也不行。」

揭露網路惡狼7大犯罪手法,提升孩子警覺性

另外,她也提醒,科技日新月異,父母也要跟上網路安全的知識,將隱藏在背後的危機告訴孩子。譬如現在有些交友軟體會有一小時內刪除照片的功能,宣稱可以確保網路安全;但是父母要告訴孩子,有心人士仍可以透過手機截圖來存取照片。又或是有些交友軟體雖然不能截圖,但是有心人士仍可以拿另一支手機側錄等。

五、演練可能發生的危險

孩子在使用網路時,經常會遇到許多無法自己解決的狀況。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不吝於求助,「發生事情要告訴爸媽」,或是找可信賴的大人,或是讓外界的專業人士介入。

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2成5的青少年在網路上曾遭索裸照。他們建議,平時也可以演練可能發生的危險,幫助孩子練習拒絕網友的不當要求,學習清楚、具體表達自己的界線。兒福聯盟建議大人可以經常和孩子練習,若遇上他人拍攝或索取私密照的情境,可以作出以下回應:

1.堅定拒絕:「不要,我不想要用交換照片的方式來證明愛」;「不要,我不喜歡」

 

 

2.動之以情表露擔心:「我很相信你,但是我不相信網路的安全,我看過新聞報導和以前的新聞事件,照片有可能是駭客或修手機的人外傳了,這樣讓我很不安心」

3.反問法:「愛我為什麼要看裸照?這樣會讓我覺得你在乎的是身體,這和我想要的不一樣」

4.把爸媽/老師/法律抬出來:「上禮拜我才聽OOO轉貼新聞給我,說傳裸照是違法的,你傳照片給我,你也是違法,我不希望害你違法被抓去關。」

2成5兒少曾遭網友索裸照,3招教孩子有效拒絕

此外,他們也提醒青少年,遇到網友提出特殊要求時,要先釐清自己對這些要求的感覺跟想法,並且找家人、師長諮詢,重新定義自己與網友的關係。思考自己從這段關係裡面感覺到什麼?是陪伴嗎?是關心嗎?為了不要失去對方,難道就可以委屈自己嗎?如果不給照片就代表不愛嗎?

六、危機發生的六點建議

若兒少遇到要求私密照的騷擾,甚至已經提供私密照給對方時,該怎麼辦?兒福聯盟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組長許慶玲有六點建議:

1.保留證據:立刻完整截圖(對話、圖片、日期、時間點、對方的帳號、FB網址…)

2.進行求助:告訴可信任的大人,如家長、老師、親友,或者可諮詢相關的兒少團體。

3.盡快報警:請警方進行調查散佈者,一年內可向各事件發生地之警察機關提出申訴。

4.禁止散布:提供散佈平台與網址,請求iWIN協助移除不雅照。

5.隱私設定:進行個人隱私設定,並將對方設定為黑名單,避免再被騷擾

6.主動提告:須在事發半年內向發生地之地方法院提出民事訴訟,由檢調單位進行調查。

兒少網路性剝削求助資源

●iWIN專線:02-2577-5118,透過專線舉報,iWIN會聯絡各網路平台,將私密影像下架。

●展翅協會:凡關於網路交友、網友成癮、網路霸凌、網路個資被盜用等相關問題,都可以透過展翅協會的網路諮詢web885服務,在web885網站上填寫所欲諮詢問題,採匿名給予回覆。

●各地警察局:110

●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ny 的頭像
    sunny

    輔導 ● 漫時光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