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光老師:說「我不會」背後的兩種心事

作者: 兒童發展專家 廖笙光 (小行星幼兒誌22期)  2018-01

文章摘自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5951-

 

聽到孩子說「我不會,爸爸媽媽幫我」,該不該出手相助?從情緒層面來看,孩子說「我不會」可能來自於兩種不同的情緒,用心觀察與判斷,

才能引導他從說「我不會」到「我可以」。

光光老師:說「我不會」背後的兩種心事

插畫|王秋香

孩子老是把「我不會」掛在嘴邊,讓父母傷透腦筋,明明小時候很厲害,凡事都可以自己來,為什麼愈大愈賴皮呢?

如果從情緒層面來看,「我不會」可能來自於兩種不同的情緒:一種是缺乏自信而害怕失敗;另一種則是想要吸引父母親的注意力。雖然外在行為都是愛說「我不會」,但是引導孩子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情緒1 -害怕失敗,所以一直說「我不會」的情形經常出現於四歲左右。

此時孩子發展出新的能力──「察覺別人的想法」,他不再像三歲的小小孩,搞不懂別人在想什麼。但是,進步也需要付出代價,當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想法,就會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孩子會開始出現「害怕失敗」的擔心與焦慮,希望別人能夠教導或協助,以避免這樣不愉快的感受。此時,強迫孩子獨立、評論孩子作品的缺失都是火上加油,反而會讓孩子更愛說「我不會」。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鼓勵與陪伴,成功的經驗愈來愈多,就會慢慢改變。

情緒2 想吸引父母注意的行為,則較常發生於五歲左右。

這種狀況是孩子能力上沒問題,只是渴望被「注意」而出現的行為。明明可以獨自完成,但希望父母陪伴,才一直說「我不會」。「我不會」像神奇的咒語,只要大聲唸三遍,「願望」就會實現,愈來愈常說,最後就成為習慣。這個階段的孩子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孤單;孩子喜歡父母陪伴,但我們的回饋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我們可能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卻也因此無心的強化了孩子的賴皮行為,結果愈弄愈糟;相反的,讓孩子自己嘗試,完成後再給予更多關注,反而效果更好。

引導他自己做的三個原則

正因如此,當孩子愛說「我不會」時,不單是「教」或「不教」的選擇,父母更需用心觀察與判斷,才能以正確的方式引導。教導上,有三個原則:

1、適當挑戰:「活動難度」要符合孩子的能力或年齡,如果總是給予孩子超齡的玩具,或是過於困難的挑戰,孩子嘗試時總是失敗,當然就會愈來愈愛說「我不會」。

2、簡化步驟:教導孩子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簡化步驟」,運用大人的智慧將複雜的事情,盡量簡化成「三步驟」。一來孩子容易記憶,二來分步驟練習,孩子自然也比較不會抗拒。

3、多點耐心:讓孩子自己思考是珍貴的,不必每件事都一一教導,父母親反而要學著放手讓孩子嘗試。你需要的只是多一點耐心,孩子常常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式,不只他自己感到超級滿意,父母也會打從心底感到開心。

帶孩子時,嚴厲或溫柔都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耐心」。讓孩子在一次次新嘗試中獲得成功,從中獲得「挑戰成功」的喜悅,將來才能有勇氣面對「可能會失敗」的挫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