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需要談判─選擇友情和被選擇

作者:二花小姐  發表日期:2017-08-08
文章取自未來Family -生活‧教養‧愛 https://gfamily.cwgv.com.tw/gfamily
 

人際問題是最令人頭痛的!

你看,我連引言都不說,直接破題,就知道有多頭痛了…

年紀還小時男生女生都是好朋友,吵吵鬧鬧今天我不跟你玩明天我討厭你後天又像神經病一樣玩在一起了!

稍微大一點點,男生女生做朋友就開始有人要取笑,再大一點,連同性朋友之間都會有莫名其妙的問題跑出來,成人後進入職場、在社會走跳,人際問題一樣煩死人,無人能倖免。

 

沒想到當媽之後,還要連孩子的人際問題一起煩

我小小的心靈裡一直以為孩子人際間的囉哩囉唆大概要10歲以後,進入青春期才會出現,沒想到現代孩子進化這麼快,安妮8歲時我已經嘗到苦頭了。

一天下午我接到安妮同校朋友媽媽的電話,劈頭就問我:

「安妮最近還好嗎?」

「不錯呀。」

「今天我兒子在學校看到她在哭喔!但是他不敢去問安妮,剛剛放學回來偷偷告訴我的,我現在偷偷告訴妳,不要說是我兒子說的噢!」

安妮因為搭公車,回到家的時間較晚,我這位朋友因為就住在學校旁邊所以總是比我先得到第一手的小道消息!

下公車直奔游泳課我也沒機會問,直到游泳課結束回家的路上我裝作不經意地問起安妮今天在學校如何?聽說妳哭了?

「嗯,因為Alannah說她要成立一個club但是不讓我參加。」安妮也不隱藏,直接就說了。

「為什麼呢?妳跟Alannah不是好朋友嗎?」

「對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是不讓我參加,她說要加入她的club,名字裡要有A和N,我是Annie,我有啊!她還是不讓我參加…今天她就說誰誰誰可以成為她的member, 然後寫在本子上,還一起創立俱樂部條約,我只是想看看,她也說我不是會員不可以靠近…」說到這裡眼眶又紅了。

「妳們最近有吵架嗎?」

「沒有啊,只是今年我們不在同一班,比較少玩在一起。」

當然,我可以雲淡風輕的說:「不給我們參加就算了啊,沒什麼了不起!」

但是我知道,這對孩子來說,可了不起了!不然孩子不會傷心到在學校就哭了。這時父母說這種話,不但沒有安慰到孩子,還會讓孩子認為跟媽媽說也是白說,下次…就沒有下次了!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理解她們的心情,安慰,甚至同情她們!我知道,很多人避免用「同情」這個字眼,覺得這是種上對下的施捨心態。但是,孩子就是弱小無助的,她們可以被同情,她們「需要」父母的同情,她們需要感覺得到自己是被保護的!最親近、最依賴的大人給孩子的同情,不是施捨,是「安全感」和「被愛」。

 

同理孩子,才能用和孩子一樣的心情和眼光幫助她

回到家後我一邊煮飯一邊想該怎麼解決這個情形。不能什麼都不做,因為孩子每天都要回到學校,面對同樣的同儕,每天都會被提醒一次自己被「好朋友」惡意排擠!下課時間看她們嘻嘻哈哈的玩在一起,只有自己被晾在旁邊,哪個母親想到這個畫面不會心碎呢?

如果是我,怎麼做?做什麼?可以讓我不去羨慕她們的club, 不去覺得自己落單了?

有了,自己集結朋黨!噢不,我是說,找其他的朋友。

就好比治療失戀最好的方法就是趕快談下一場戀愛!這個club進不去,我們換一間總行了吧!(這位媽媽是拿出當年泡夜店舞廳的精神就是了是吧~)

會這麼想,是因為我知道除了這一群朋友,安妮其實還有另外一群調性完全不同的朋友,安妮是個很隨和很單純的女孩(是優點也是缺點),她的朋友不少,但是相互之間個性有著天壤之別,兩派人馬玩不起來甚至互看不順眼,安妮遊走其中倒是一直都遊刃有餘。

我翻箱倒櫃找出一本超級可愛的小筆記本,交給安妮。

「喏,這本給妳!」一見到立體白雪公主的封面我看她人際關係病好一半了。

「這個要尬麻?」安妮眼睛發亮著捧著筆記本問我。

「妳很想參加club, Alannah不給妳參加,所以妳覺得落單了、被孤立了,是嗎?」

安妮癟著嘴點點頭。說出孩子的心情,孩子就知道媽媽懂她的傷心,她的傷心是被接受的。

「那妳很難過是因為她們的club很好玩、很酷,但是妳不能參加?還是因為她們不讓妳參加所以覺得被丟下了很難過?」雖然我認為答案應該是後者,但是我沒有用「“只是”因為他們不讓你參加而難過」這種帶引導性的問話方式,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很容易就能察覺出大人「想要」的答案是什麼,然後回答出「正確答案」。表面上問題解決了,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失去了解真相的契機,也剝奪了孩子自己梳理情緒的機會,還可能間接讓孩子養成「算了,不要跟爸媽多說了,回答他們想聽的答案就好」的習慣。

「那Scarlett他們呢?」Scarlett正是另一群女孩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說她才不想參加Alannah的club呢!」

「那,妳要不要創立自己的club, 跟Scalett她們一起啊!我記得你們之前也有弄過一個什麼secret club,下課後還到她家集合開會不是嗎?連失控姐都參加了!」是的,安妮的朋友中有一位失控姐,只要媽媽一從視線中消失,立刻從千金小姐變成失控姐。失控的程度到… 有一次一群同學到其中一個女孩家玩,失控姐也去了,下一次我再見到女孩的媽媽時,那位媽媽一臉驚恐的把我拉到旁邊,「那個L小姐,她去過妳家嗎?(Have you had her before?)」我搖搖頭。

「我警告妳!千萬、千萬不要找她!她超級失控的!!!!」我看她那麼驚恐都快笑死了,有沒有這麼誇張?

呃…還真有…後來安妮的生日派對就邀請了失控姐,我們總算領教到了。好了,失控姐別來搶戲,除了偶爾失控外,失控姐是很好的朋友。

聽完我的建議,安妮想了三秒,突然好像想通了什麼,臉都亮了起來!

「對吼!其實她們也沒做什麼,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難過?!我其實最近本來就很少跟她們一起玩啊!」

然後她就興沖沖地抱著筆記本去構思她的club了!

接下來幾天安妮每天下課回來都跟我報告誰加入了club, 她們做了什麼,開了什麼會…blah blah blah

 

人際問題永遠有續集

以為這樣就皆大歡喜,happily every after,The End了嗎?

當然沒有,人際關係要是有這麼簡單就不會有這麼多課程、講座和暢銷書講不停、出不停了!

好日子沒過多久,安妮又回來哭了。安妮原本跟另外兩位女孩有一個跳舞團(小孩子齣逃實在有夠多),那位一開始不讓安妮參加她的club的同學為了搶客,來跟那兩位女孩說她們可以參加她的club, 但是兩個女孩名字裡沒有A也沒有N啊!Alannah 說沒關係,只要是這個舞團的成員就可以(成員三人),對,那安妮呢?很抱歉喔,妳還是不能參加,因為加入那兩個女孩之後人數就滿了…。(圈圈你個叉叉哩…)

好,沒關係,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心臟有比較強了,只是這兩個女孩沒有很有義氣的因為安妮不能參加而站在她這邊挺她,反而拋下她向同儕壓力低頭了,這點讓她覺得很不解,對友誼的模樣產生懷疑。

人,是群居的動物。即便只是在公園裡玩,到朋友家做客,去保姆家,或是進入幼兒園,在我們還來不及意識過來時,孩子已經需要暫時離開父母的羽翼獨立面對周遭的人事物了。 很快的,不再是「回家,不要玩了」、「不要跟這個人做朋友」就可以解決問題。

當「只要一起玩就是朋友」的玫瑰時期過去,孩子要開始學習選擇友情,也被友情選擇。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顆堅韌的心,但又不希望原本的純淨柔軟被生活的現實磨得粗糙痲痹。與孩子最親近的家長,絕對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孩子的人生才剛開始,我們是孩子唯一的資源,千萬不要輕易丟棄孩子如此的依賴與信任!

不要用「不要跟她做朋友就好了!」或是「這種人你還跟他做朋友尬麻?」幫孩子解決問題,問題若是可以這樣就解決,孩子就不會淚眼婆娑地來到我們面前了!

更不要對孩子說出「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朋友再交就有了!」甚至「花時間和精神在搞這些東西上面,不如專心用功」這種話。透過這些話,我們希望孩子學到的是什麼?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我們心中真正想說的嗎?聽了這些話,孩子還會想和父母對話嗎?換成自己,會想聽到這些話嗎?

其實,我們想告訴孩子的是:你在友情裡受了傷,爸媽心疼!

其實,孩子需要知道的是:雖然你很想跟每一個人做朋友,但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朋友的權利,一如你也有選擇的權利。

其實,孩子該練習的是:你沒有義務做到每個人都喜歡你,同樣的,也沒有權力要求每個人都喜歡你。

其實,我們該對孩子說得是:當你在友情裡受了傷,別忘了,親情永遠不變

那麼,就請這樣告訴孩子!告訴孩子,我懂,我在乎,我想、我願意幫助你!

我告訴安妮,媽媽懂,媽媽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時覺得好難受,一直問是不是我自己做錯了什麼。但是我仔細想想,我真的沒有做錯什麼啊!我甚至去問對方,是不是我做了什麼讓她誤會或是讓她不高興了?對方也說不出來,然後突然我就覺得好多了!不是我的問題嘛!那就是那個人的問題了。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學的功課,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我們的問題了!

我問安妮:「那個女孩是只不跟妳做朋友?還是跟別的同學也有一樣的問題呢?」

安妮說:「她只跟那一群女生玩,然後叫她們不要跟誰誰誰玩,那一群女生都很怕她,因為如果不聽她的她就會去跟老師亂告狀,大家都會get into trouble!」

妳同意她這樣的行為嗎?搖頭。

她是妳的朋友嗎?安妮想了很久,終於說:「以前是啊,但是我現在不想跟她做朋友了。」

是因為她不讓妳加入club所以妳不高興、不跟她做朋友了嗎?搖頭。

那妳不想跟她做朋友的原因是什麼?

「我不喜歡她對人的態度,她很bossy (霸道),而且總是在批評別人。」

看來孩子開始懂得檢視朋友並做出選擇了。

當我們懂得放開一段讓自己不開心,甚至有害的關係時,患得患失的心情就會得到救贖。這個技能,人生路上還有很多機會、很多場景需要練習。人與人之間所有的關係都需要適時、適當的去蕪存菁,我很高興在這個時候能陪伴孩子有所體會。

童年和青春期是同儕相處和處理友情模式的奠基時期,孩子需要最親近的照顧者引導他們打開心房接受有益的友情,同時也用很多的愛與理解堅毅他們的心,以抵抗有害的友情。

選擇友情和被選擇,只是第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