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讓孩子「好好發脾氣

文章摘自康健雜誌177期2013.07.31 作者:林貞岑

H1401785317799  

小學四年級的宣宣和三歲的弟弟經常為了搶玩具打架,媽媽責備宣宣,說弟弟年紀小要多讓他,「可是他每次都撕我的作業本啊,害我被老師罵!」宣宣也覺得很委屈,弟弟這麼不乖,為什麼媽媽不罵他?
 

你的孩子經常生氣嗎?你怎麼看待、處理他的怒氣?

7年前開始在校園推廣情緒教育,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就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把生氣視作毒蛇猛獸避而不談,「愛發脾氣的孩子就是不好、不乖、沒人喜歡你,」老師刻意避免衝突,孩童也不敢生氣。

近來研究已證實,壓抑怒氣如慢性壓力,侵蝕身體免疫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並可能引發更大風暴。

「是怒氣引發的衝動行為令人害怕,而非怒氣本身,」黃倫芬解釋,怒氣是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出生六週的嬰兒就已出現憤怒表情。

如果憤怒被壓抑、否定,沒有抒發管道,積埋在心中超過臨界點,爆發時傷害力驚人,連孩子也被自己的衝動行為嚇一跳。譬如有些被霸凌的乖乖牌好學生,有天突然揮拳傷人,讓父母師長心痛不已。

我不是愛生氣而是有話要說

孩子愛生氣常被冠上「愛頂嘴」、「任性」的負面標籤,「他們只是比較有個性,」黃倫芬說這些孩子對人敏感、有想法、比較有「人」味,將來最有發展的也是這群人。

「發脾氣是有話要說,並非故意唱反調,」這些孩子個性鮮明、說話直白很容易得罪人,成長過程中人際衝突多、跌跌撞撞很辛苦,如果能學會健康表達意見、怒氣,人生路可以走得比較順遂。

與其訓誨孩子「不要生氣」(通常這樣更容易激怒他),不如讓他學會「好好生氣」。早點讓孩子理解怒氣、知道它並不可怕,懂得如何處理,就不會受到怒氣控制,變成張牙舞爪的小小噴火龍。

親職專家也是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強調,好好生氣如同刷牙、拿筷子吃飯等生活技能,是要長輩帶領好好去學習的。

認清你對怒氣的底線

搞定孩子的怒氣前,父母要先搞定自己,了解個人對怒氣的容忍底線。

研究證實父母易發怒,影響學齡前期的孩子也跟著愛生氣。捫心自問,孩子怎麼生氣才不會讓你抓狂?

「我家規定生氣不可以摔門,」王意中和三個分別4歲、7歲和8歲的孩子約法三章,全家人都明白只要有人默默走進房間,就表示他正在氣頭上,暫時不要去打擾他。

他也以身教示範,讓孩子知道憤怒是很正常、來來去去的情緒。比如他把寫書的倒數截稿日、還剩多少字數等貼在牆上,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焦燥的情緒變化。

漸漸地三個孩子在他如火如荼的交稿日前,保持安靜,不去擾他,直到書籍完稿前一刻,4歲小女兒乖乖坐在電腦旁,等著爸爸寫完最後一個字後,兩人擊掌歡呼慶賀。

日常生活中示範如何轉移情緒,則讓孩子學習不讓怒氣累積。

比如有時開車太累或感覺煩躁,王意中就把車停下欣賞路邊風景、帶孩子踢踢石頭、到處走走、看看雲的變化、看雨滴打在窗戶上……,觀察景致細微變化,轉換心情,步調慢下來,憤怒火苗很快被澆熄。

專家提供家長以下3招,教孩子做怒氣的主人:

1.了解孩子的地雷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何生氣。黃倫芬提醒,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行為,可能處在怒氣包圍中而不自知,需要家長從旁協助。

過度壓抑:外表看來內向、安靜、不說話、不太生氣,內向,反應冷淡。

真相>>他刻意壓抑怒氣,感覺不舒服也不說出來,無法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

●看別人不順眼:愛評斷他人是非,只要別人看法和自己不同馬上發飆。

真相>>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怒氣,只能以批評代替憤怒。

心思敏感: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發生一點小事就覺得被誤會很委屈;有時又像隻鬥牛,時時與他人對立。

真相>>他們常對自己生氣、氣自己不夠完美,達不到別人要求,害怕自己不被人家喜歡。

遷怒:「都是你的錯!」一出錯就推給其他人,並把情緒發洩在同學或家人身上。

真相>>他們覺得生氣很丟臉、否認自己的感受。

找出怒氣根源是心理還是生理因素,怒氣一來就不怕招架不住。

「人不會無緣無故生氣,」黃倫芬提到,孩子心思單純,怒氣多半與生理因素像便秘、肚子痛、頭痛有關。

解決身體不舒服就能撫平怒氣,讓孩子不再覺得怒氣無法掌控、很可怕。

芳療師林瑜芬知道女兒太餓時血糖會逐漸下降、腎上腺激素會升高,帶來壓力造成情緒不穩就發脾氣,因此都在她的書包裡準備好小餅乾或點心;女兒焦躁不安時也懂得吃點食物保持平靜。

有些孩子則是「心理受傷」而生氣,當覺得不公平、受委屈、感到挫折、失落時,他們會忍不住怒火沖天。如果不明原因責罵他,孩子可能更受傷。

一位獨生子的父母週末請朋友到家裡玩,孩子不肯跟其他人分享玩具,父親當場把他罵到哭並罰關廁所,孩子覺得委屈難過,三天不跟父母說話。

可以教孩子說出一句話,表達他的想法。

8歲的芸珍平常很乖巧,但只要和兩個弟弟在一起,就常尖叫發脾氣、行為失控,搞得全家人都很生氣。

有次媽媽耐著性子沒責罰她,反問她為什麼生氣?隔了一週後芸珍才說,因為媽媽只注意到弟弟忽略了她,讓她心裡很不滿,所以故意惹人生氣。

「自我表達多了,就不會用怒氣表達,」黃倫芬輔導校園多年的經驗發現,怒氣、衝突反而是孩子學習尊重、負責任的好機會。

2.制定冷靜法寶

盛怒之下很難控制衝動行為,最好了解自己的「生氣指數」,知道何時在氣頭上、何時該踩煞車,減少產生後悔。

你可以請孩子用說的或畫出來,比如把生氣比喻為1~5個火山,現在是幾個火山?(或幾包開心果?)孩子通常能準確形容怒氣,如果已經高達「三」以上快要爆發,就要想辦法讓他們冷靜下來,王意中說。

孩子生氣時,盡量讓他暫時獨處,減少外界刺激。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長輩捨不得他們生氣,就勸說「你不要生氣,笑一笑嘛……。」王意中說,孩子氣頭上情緒緊繃,最怕人撩撥,愈勸說反而愈激怒他。

可讓孩子自己決定,做什麼可以冷靜下來。「先喊暫停離開現場,等下回來再說,」黃倫芬讓孩子選擇滅火方式,比如出去走走、寫字、撕報紙、打枕頭、打球、……平常建立緊急用的冷靜法寶,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降伏怒氣。

3.思考下次怎麼做會更好

每次發怒都是累積學習的過程,讓孩子去思索下次怎麼做會更好。

別小看孩子的能力。「大人要耐心等待,不要急著主動介入,」蒲公英人格發展學習空間創辦人李聖潔說,孩子反省時間也許要花上兩、三天,「但都有很美好的東西會出來,」李聖潔說,孩子們的解決方法常出人意料外成熟,而且提出改善方案後,通常不再犯同樣錯誤。

有兩個孩子互搶玩具在課堂上打起來,李聖潔帶他們離開現場,用引導方式讓他們思考「發生什麼事?」進一步想想「為什麼要搶人家的東西?」「被搶的人為什麼要打人,你擔心他不還你嗎?」「你看到對方的反應感受如何?」「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結果孩子決定主動歸還物品,雙方都願意道歉,皆大歡喜。

常跟弟弟打架的宣宣,經過反省想出解決方法:把寫好的作業直接收到書包,而不是丟在房間桌上,這樣弟弟就不會拿到本子撕破了。

兒童繪本《生氣湯》中,讀國小的霍斯整天都不如意:上台表演時有人搗蛋、他討厭的女生向他告白,放學來接他的阿姨開車橫衝直撞,差點撞到路旁小狗,回到家媽媽問他好不好,他生氣的齜牙列嘴「ㄙ」了一聲。面對孩子怒氣,媽媽笑嘻嘻地教他煮「生氣湯」──對著大湯鍋亂吼亂叫,水滾了,孩子的怒氣跟著蒸騰的白霧煙消雲散。

面對孩子愛生氣,可以有更好的應對方式:給他一把打開情緒的鑰匙,讓他們能自在面對生氣,並從中找到解決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