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偷竊行為的成因與輔導策略

 本文由「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諮商師撰寫

作者:余祥雲   編輯:施毓琳   校閱:廖鳳池 

 

小孩手腳不乾淨怎麼辦? -  兒童偷竊行為的成因與輔導策略

 

孩子的偷竊行為常令父母感到煩惱、頭痛,怎麼樣打罵就是無法修正孩子的行為。然而,在兒童期,孩子發生偷竊行為的背後原因有很多種,大致上有同學與朋友炫耀、示威;滿足自己所缺乏的東西,如:物質的缺乏,心裡上缺乏瞭解、關心或尊重;向父母或成人爭取權力或報復權威,贏得自我的獨立性;贏得團體的歸屬感,如:為了加入同儕團體的入會儀式;受到身體、精神虐待或生活照料疏忽的孩子;另外,有生理疾病但又受到不適當管教的孩子,如:注意力欠缺過動症或有心智疾患的孩子受到不合理的要求與不適當的管教,則易引起情緒困擾造成偷竊等的偏差行為。當父母或主要照顧孩子的成人發現孩子的偷竊行為時,所使用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是否能有效地控制與消減其偷竊行為,能適時指出、協助處理、進一步了解可能原因及孩子的想法、多給孩子關心、照顧及教導,才是能更有效預防及處理孩子偷竊行為的方式

 一、指出

發覺子女有偷竊的行為,立即找機會指出孩子行為的不當,並且用堅定與溫和的語氣讓孩子了解你的失望與生氣,不過,切勿罵孩子是賊,或預言他會再犯及終有一天會坐牢,也不要在公開的場合責罰子女,要保留孩子的自尊心,使他有改過的機會。

 二、處理

 將孩子偷來的東西要求歸還別人,並要子女承擔不誠實行為的後果。

 三、瞭解

 父母應先避免自己過度激烈的情緒反應,靜下心來跟孩子談談,以澄清他們的錯誤想法,切勿以責罰對孩子,因為愈是如此,孩子愈可能不告訴你原委。

 四、關心

 當要「修理」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瞭解孩子行為背後地動機和原因,或許孩子產生偷竊行為的背後只是缺乏被父母或成人瞭解和尊重。

 五、協助

 應從小教導子女甚麼是屬於自己的物件,和不能「不問自取」別人的東西,協助孩子建立尊重他人所有物的觀念,並且以身作則尊重孩子的所有權。

 六、照顧

 適量地滿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七、訓練

 酌量給孩子零用錢,培養他的儲蓄習慣及善用有限的金錢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八、環境

 最好父母把金錢、銀包、或貴重物品收藏好,不製造試探子女的機會。

 

兒童偶爾的小偷竊是常見的,並非是嚴重的差錯,若兒童一再地向父母或他人偷竊,且行為有觸犯法律時,主要照顧者則需立即謹慎地處理。偷竊行為是一個結果,瞭解與關心結果背後的原因,才能正向且有效地消滅偷竊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