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我來比較

摘自親子天下雜誌作者: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比較無所不在,比較也很難讓孩子遁逃。我們可以努力讓孩子試著以不同的觀點來詮釋比較這件事

 「別老是拿我跟姊姊比,我是我,她是她,她要做什麼關我什麼事?我現在想要做什麼也是我的事,你幹嘛老愛管我?想看書,你自己不會拿書出來看?囉哩八說的。」

 「你這孩子怎麼這樣?我好意提醒你多向姊姊學習這有什麼不對?說話態度那麼差,小優就不會像你這樣,怎麼同樣是父母生的,個性差那麼多?」

 「你說夠了沒?有完沒完?我剛剛已經說過了,我是我,她是她,懂嗎?還有請不要繼續吵我,閃一邊去!」

 當周圍的人愈是愛說愛比較,她就更故意讓這個印象與差距愈變愈大。小雅雖然有些氣,但她很清楚「我想要做自己,我不是姊姊的複製品、替代品。」愈想要比較姊妹倆,小雅就愈想要跳脫那把尺。心想,反正拉大那距離,印象就固定了,就不用比了。

 

物極必反擂台賽

手足之間的比較,或許你有為人父母的考量,讓兄弟姊妹彼此相互影響,讓處於下風的人可以因為良性刺激而奮發向上。但這往往事與願違,你每一回的比較,就像強迫將孩子拋上非自願的擂台賽,硬要在兩人之間一較高下、分出勝負。這種老是處在被比較、被迫得調整自己、符合別人期待與要求,往往讓青春期的孩

子對父母更加的反彈。「不要強迫我做誰?」請記得,沒有必要老是把孩子往擂台賽拋過去。你的每日拋,小心讓親子關係被拋的更遠。

 

手足比較,讓孩子感受到什麼?

每一回合的手足比較,總是讓被KO擊倒的孩子,將眼光望向自己的暗點。雖然這個暗點不盡然真的是孩子的弱勢,但透過父母的評論,這些被KO的特質可能在父母的眼中就是一片黯淡,急迫需要改善的地方。沒有人喜歡莫名其妙被KO,更何況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我的能力、我的特質,關你什麼事!」請試著同理與感受被比較孩子的心情,無論是厭惡、憤怒、無奈或煩躁。手足比較,讓孩子感受到什麼?這一點,請先思考。賞識每個孩子的亮點,讓優勢被看見。

 

手足比較,催化叛逆的速度

當父母在手足之間愛比較,相對被父母看待弱勢的一方,往往需承受著被迫改變的壓力。一波波如同海浪襲來的壓力,也催化著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開始發酵。如同小雅心中可能浮現的想法,「讓自己擁有一些小小的壞,多少證明自己的存在。」這或許讓你始料未及。但孩子讓你感覺的變壞,就怕你又再度加諸在孩子身上。讓青春的叛逆,又被激起漣漪。

 

找到孩子的專屬品牌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我就是我,我有我自己專屬的風格,這訴求是相當強烈的。追求自我,或許和你的期待有落差。但如此的青春叛逆也是走向獨立自我的一股動力。請記得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專屬於自己風格的特有品牌。當我們尊重了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接納了他們所有的存在,我想這時看待孩子的眼光就會柔軟許多。提醒自己,尊重每個孩子的風格與想法。

 

一場自我評比的路跑

的確,比較無所不在,比較也很難讓孩子遁逃。但或許我們可以努力讓孩子試著以不同的觀點來詮釋比較這件事,就像是當你參加一場太魯閣馬拉松賽,無論全程或半程,昨日的自己與今日的自己比,今日的自己與明日的自己比。讓自我比較激盪出好的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